作者:王耘禾,摘自《金井漫话》
金井确有一口井,位于金井河东岸。即现在金井大桥下方两百米处。(原码头上的沿河处)。
相传在洪武落业时期,一位江西孙某,率家人来长沙,发展生产,定居大埠岭山下。孙大爷勤奋务农。每天早晨出门放牛,经常发现河边有一股浓雾,从一个荆棘丛中冒出。一次,他带领儿子去看个真实。只见荆棘丛,荒草堆,不见什么特异。父子俩砍去荆棘,刨去荒草,仔细观察,发现有一小孔,不断冒出水柱。他俩决心沿着水柱处,进行深挖,挖至几尺深处,发现一块石板,揭开一看,见有一个坛子,坛子里有一只小金鸭,另有一些金片。父子俩欣喜若狂,发大财了。 这时底层处,水柱依然徐徐冒出。父子俩商议,坑已挖深了,不如修成一口水井,供村人饮用。由于有了充足的经济条件,遂将这口井,修得坚实、美观,井的四周,用青石板铺就,还竖立一块石碑,镌刻“金井”二字,由此金井得名了。
这口井,有两个奇异特征:
1.人多取水,水位不减低,泊满时,水不外流。
2.井址与河床,相距不高,每年春夏之交,洪水泛滥,屡被淹没。可是,洪水一退,井水不为潦水污浊,依然明澈如镜。它不仅是一奇观,实为一块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