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谨慎地和美国设计师过招

和美国设计师打交道现在算起来有好几年了,时间不长但是很少有中国人像我一样和这么多不同的美国设计公司打过交道。用小心谨慎过招这个词其实不夸张,但是可能和国人心中想象的有所不一样。我这话并不是说美国人心眼多做事说话要小心,而是说他们已经习惯了以美国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一不小心就会让他们不开心。其实相对来说我们中国人的心眼多了去了。
和美国人不熟悉的朋友初次见面可能会觉得这些老美风趣俏皮、活泼开朗没有城府,其实正是这种不设防的思维方式缺乏承受力,也缺乏灵活性。他们很多没有意识到其实美国之外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用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行事做生意。有些脑筋转不过来的就一甩头走了,也不回你的邮件。这种人在加州和纽约这两个地方最常见,当然可能这也只是因为我们阿媚沙代理的公司主要来自加州和纽约,他们的设计水平最高。不过就是美国人自己也说加州佬和纽约客自以为是,傲慢自大。不幸你去问问那些来自中部南部的美国朋友,他们肯定会同意这句话。
我已经碰到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了。刚开始这些美国设计师听说我有项目想找他们设计,客气得很,但是一旦介入整体,马上就拉下脸来,有些问题会让我们这些中国人哭笑不得莫名其妙甚至气不打一处来。比如我前段时间联系旧金山附近一家著名景观设计公司做一个国内的项目,她们的第一封邮件是这样回复的:
“在我们正式回复是否愿意接这个单之前,请回答一些问题:我们公司是否被指定做这个项目,还是说我们有竞争对手?”“开发商是谁?我们可以直接和客户联系吗?”“这个项目由谁提供的资金?”“我们公司从来不在签合同之前先提供任何形式概念设计。”
你说看到这些问题你会不会生气?你就这么了不起,连价钱都不知道就得指定由你家来设计?你出去买东西难道不比较价钱质量的?如果有竞争对手你就不做了?这个项目谁来提供资金管你什么事?
还有一些情况让人沮丧,不过和这个有些不一样。情况是这样的,为了将一些优秀的设计公司介绍给国内客户,我们需要将他们的公司介绍翻译成中文,并配上一些图片。这些资料因为我们的潜在客户也关心,于是我们将介绍资料放到了网站上,让更多中国朋友能看到,认识他们的实力。对于中国的设计公司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对吧。要是我免费给你的公司提供英文翻译,放到我们在美国的英文网站上,介绍给你的潜在美国客户你应该觉得很好才对吧?可是有些美国公司就不这么看,他们认为你没有他们的授权不应该发他们公司设计作品,而且他们会怀疑你的中文翻译水平。碰上这样的公司有时候你真得小心,但是也不能赌气就不理他们了,毕竟一般这样趾高气昂的公司也是水平很高的团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