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喜欢微信、QQ和抖音快手

我有一个同学,五十岁了,他从来没有用过微信,虽然事实上我也有很多年没有和这个同学联系了,最后一次发电子邮件可能是七八年前,这几年可能也用上了微信,但他是我所知道的唯一的一个坚决抵制微信的中青年,当然那些没有钱买手机的人除外。我这个同学是一个经济学家,同时又生活在西方社会,对他来说,时间很宝贵,而微信这种东西太浪费时间。

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意思是向一些朋友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不喜欢别人给我打电话,语音视频,为什么讨厌微信、QQ和抖音。你可以喜欢,但请不要来打扰我,更不要来问我为什么不用。

微信是腾讯公司的产品,和QQ一样,也是一个为草根民众设计的娱乐型工具,因为草根百姓数量庞大,微信如果太阳春白雪就没有足够的用户数,赚不到钱。微信之所以后来居上超出QQ,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减少了噪音和垃圾信息,但对于少数人来说,减少得还不够,比如我这个同学就坚决不用。

腾讯公司似乎一直有这样一种基因,就是巴不得人声鼎沸,全部是噪音都无所谓,看上去人多热闹就好,这样就有钱进来。以前的QQ有一个国际版之类的,噪音少很多,至少满足了部分人的需求,但我基本上从来没有用过QQ,即使当年我是看着QQ的诞生的过程的,先是抄袭美国的ICQ,做了一个OICQ,后来觉得国人记不住OICQ这个名称,就改为了QQ。

ICQ 是比MSN和YAHOO MESSENGER 更早的第一代即时通讯软件,ICQ的意思是 I SEEK YOU = 我在找你。马化腾这种毫无创造力的人,竟然连名称也要抄袭人家的,就在前面加了一个O,变成OICQ,意思是,OH, I SEEK YOU 哦,我在找你。

知道这些是当年通过《南方周末》这份报纸,现在连当年差不多是我的思想启蒙者之一的《南周》也被北京那些人打压,好像销声匿迹了。

八十年代末期的《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这两份报纸,还有《萌芽》小说月刊算是我少年时代最早的思想启蒙者。

所以你看,我天生喜欢思考那些远离现实生活的东西,不可能对这些下里巴人的东西有什么兴趣。

这和我以及身边一些朋友坚决不用抖音快手一样的道理。如果我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不用担心吃饭问题,我肯定也不会用微信,因为上面的噪音太多了,有营养价值的内容极少,而且抖音最让我恶心的就是,一打开,就直接将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生硬地推到你面前,要划好久才能看到一点有意思的东西,所以我就坚决删除了,哪怕我的抖音账户好像有了几百个粉丝,都是看我带学生长途骑行等活动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抖音探测到我在农村,所以一打开就给我推荐一些土农民恶搞的傻视频。

微信的出现过程我也记得很清楚,当时的《南周》写得很清楚,就是抄袭美国的脸书,但是相对QQ,微信没有完全照抄脸书,改动得比较多,最主要的改变规则大概就是:在微信上,你看不到你的好友都入了哪些群,都有哪些朋友,当然也看不到朋友的朋友都发了一些什么内容,这属于绝对隐私,但是在脸书上是可以看得到的。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如果你能够看得到朋友都有哪些朋友,其中说不定有一些有权势的人,那肯定会有很多人去加他,或者朋友圈里有些人是小三等身份的,那也绝对不能让老婆等知道。。。

脸书和微信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群里的一些内容会被推到朋友圈里来,这样就不需要老是去各个群里翻来翻去,基本上看看朋友圈就够了。但微信不一样,除了看朋友圈,还要花时间呆在群里,这也比较耗时间。当然国内的微信用户太多,确实需要隔离,脸书的那些政策在中国行不通。这并没有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内容,微信上,不管是朋友圈还是群,都是聊天等为主,很难看到有价值的观点碰撞。

最开始微信出现时我也是删除了好几次,因为刚开始朋友圈都是一些好友在介绍自己的私生活,而不是写生活感悟,观影感受等等,我没有任何意愿去了解朋友圈里的某个人是否吃了什么好东西,或者孩子在参加一个什么活动,这种内容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后来因为要做夏令营,几年后才无奈重新用上了微信。

我对那些搞笑短视频最反感,如果某个朋友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发那种劣质的傻啦吧唧的搞笑短视频,我一般会直接拉黑。我有不少群,不介意群友在里面发一些自己的业务的广告,但我很讨厌有人在里面发搞笑视频。广告是大家在努力谋生养家,应该支持,只要不弄虚作假就行,而搞笑视频则是典型的奶嘴文化,我早就过了需要奶嘴的年龄了。

我的手机还设置了不接陌生人的电话,熟人我也不喜欢他们打我的电话,电话直接沟通效率当然会比较高,但也会干扰到对方,甚至是对别人的不尊重。绝大多数事情,在微信上留言即可,你为了自己的方便,强行切入对方的生活作息,其实很自私,尤其是当对方并不是你的家人的时候。可能因为我做一些事情会比较专注,尤其是最近这些年经常在编程、写作,而对方打电话来,往往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身上的阿斯性格的一部分,绝大部分阿斯都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轨迹、计划安排被突然打乱。

即使是留言,我也不喜欢别人语音留言,因为我还得一个个去点开那些小喇叭,不管是不是垃圾信息,我都得听了才知道。如果是文字留言,一下子就看完了,节约了我的时间。我就从来不给人语音留言,很讨厌。有些人会一次发很多很多的语音,需要你耐心性子听上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才听得完,这都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以自我为中心,是阿斯和自闭症倾向的典型特征,所以如果你也经常在微信上语音留言,尤其是那种连续的语音,说明你身上也有自闭症基因,或者说你也就是一个阿斯。

西方国家在这个方面就非常注意,他们的家庭电话上都带有留言功能,主要作用就是尊重别人的作息时间,而不是强行要求对方现在马上过来回答你的问题。他们做很多事情都会预约,包括去理发、餐馆订餐、订房等,都是想给别人方便。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就是最底层的人,和最高层的人,都会时时刻刻顾及到别人的方便。

现在有了脸书等社交媒体,西方人也基本上不会在手机上语音留言,都是文字,比如短信,WHATSAPP 和电子邮箱,因为用文字减少了对方的麻烦,一打开全部一扫就明白了你的意思。

1)注册 > 2)登录 > 3)填写调查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