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山

虽然这是长沙的管辖范围,但实际上距离平江县城比长沙市更近,距离浏阳也比较近。作为一座高山,当年抗战自然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山上仍然保留了不少战争古迹。

到了山顶,真是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到很远。

大多数长沙游客在来金井之前,连我们在哪个方位都搞不清楚,对长沙市区周边的乡镇自然也是毫无所知,这不是说大家孤陋寡闻,而是因为我们的乡村旅游才刚刚起步,中产阶级普及小车毕竟才几年的事情。

各位朋友,我们位于长沙地区的北边边沿,再往上十来公里就是岳阳地区了,到了平江县。长沙县大部分区域位于长沙市的北边,我们和浏阳相隔一条山脉,属于幕阜山的一部分。

龙华山 长沙县
龙华山 长沙县

龙华山就是幕阜山中的一座高峰,但不是最高峰,只是在长沙县范围内最高。这个高峰成为了平江县、长沙县和浏阳市三个地区的自然分界线。所以这里山上的公鸡打鸣,三个县都可以听得到。

我们去这座山做什么呢?这座山成年人和小孩大部分都可以爬上去,一般要两个小时,也可以开车上山但是要求技术很高,而且车子必须是越野车,因为很陡。一般我们都安排游客和学生从老路上去,旁边有条活泼的小溪,路旁还有大树古道。

长沙县 龙华山 石庙
长沙县 龙华山 石庙

山顶上有一座古庙,是民国时期用大石头堆砌而成的,屋顶都是大石头,这样的建筑很牢固,关键不怕火。大家如果提前预约的话,可以在山顶上吃斋,有人做饭。山顶风景很好。

这条线路风景其实其次,关键是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排汗排毒。

在山下,我们会安排大家去看养蜂农场,看现场摇蜜,可以采购到成本价而且绝对没有假的土蜂蜜。

金井镇 养蜂 现场摇蜜
金井镇 养蜂 现场摇蜜

地跨三县的龙华山

吴靖宇

    龙华山俗名龙头尖,位于长沙县东部双江乡境内。为长、平、浏三县的分水岭,故有“鸡叫听三县”之说。东距平江县城关约40公里,南距浏阳市约50公里,西距长沙市区约70公里。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山顶上曾建有一座庙宇,因系土木结构,年深月久,风雨浸蚀,民国初年已成为一片废墟。1940年,三县群众集资在旧庙原址上建造一座石庙。石庙成一字形三大间,每间高约6米,长约5.5米,宽约4米,砖、檩、瓦全部是青石组成,整齐划一,滴水不漏,天衣无缝。传说在建这座石庙的过程中,有一段非常传奇的神话故事:建庙之前,人们只计划建三间土木结构庙宇,在勘察地形时,偶然发现庙址左上首有很多露出地表的青石条,宽厚度都与土砖差不多,大家合计,认为这些石条,稍加琢磨整齐作为墙基,既便宜又坚固,乃发动群众刨挖,谁知这种砖石越刨越宽,越挖越深,取之不尽,如是就全用这种石头来砌墙。按计划把墙砌完后,这类石头也就一块也没有了。第二层则是四寸见一方的长条石三十六条,将它取出作为屋檩,长短多少,刚刚合适。第三层则是长宽厚薄均匀整齐划一的青石板,取作屋瓦,不多不少,既无孔隙,也无棱角,只需稍微用点灰浆弥合接缝,就成为一个整体石屋。就是鲁班再世,也没有如此精确的计算,没有如此不动锤凿的巧能。人们在惊奇之余,有的说:这是龙华名山精灵神气所钟;有的说:这象修建灵隐寺时,井中按长短大小出木料一样,也一定是济公活佛所为。加之人们从湘阴等地运来石佛象数尊,供奉其中,一时香火鼎盛,遐迩闻名。“文革”期间,一伙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冲入庙中企图砸碎神像,捣毁石庙。终因工具不足,无能为力,最后将石像掀出庙外,推入山谷。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当地群众又将石像抬入庙内安置原处。一位在“文革”期间饱受皮肉之苦的教师,来到庙中,见石像遍体鳞伤,问明原因,无限感慨,曾用粉笔在神座两侧写下一副对联,意味深长,颇饶气味,特抄录于次:

    天道何存,菩萨庶民,同遭浩劫;

    人心大快,忠臣宿将,共挽狂澜。

    龙华山主峰,海拔为864米,高度为全县众山之首,战备期间,县武装部门,曾在山顶设立防空监视哨所,并架设电话专线,组织武装民兵在庙内值勤负责对空监视,发现敌机空投伞兵特务或反动宣传品时,马上向有关当局报告。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哨所已经撤销,电话也已拆除。每年重九之日,不少各界人士,结伴来此登高眺远,各级各类学校,也经常组织师生,来此进行爬山比赛。每当秋高气爽,能见度良好之日,站在石庙顶上,俯瞰双江全境,庐舍田畴尽收眼底,行人如蚁,道路如丝,据说用高倍望远镜,还可见到京广线上的列车蠕蠕而动。

山下有一座蓄水量为282万立方米的小型龙华水库,库区内气候良爽,炎夏季节平均气温低于库外5-8摄氏度。故经常有人来此游泳或垂钓。如果有关当局能够重视开发利用,改善交通服务设施,该地定能成为我县城乡人民度假避暑观光的旅游胜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