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有偿服务,需要支付咨询费。但是相比带孩子看心理医生,应该更划得来,起码不用给孩子和自己带来心理负担,而且这个费用比心理医生低得多。
如今厌学的孩子很多,但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并没有找到症结所在,为什么?
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多少心理学的知识,在孩子厌学这种事情上,看问题都很肤浅,对孩子的帮助很少,甚至只能起反作用。举例来说,厌学的孩子,家长总喜欢在环境等方面找原因,比如父母关系不合,小时候交给爷爷奶奶带。。。等等。这些其实一般都是错的,造成一个人厌学的原因往往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部因素,举例来说,由于性格的原因,找不到同频的同伴,在学校受到太多的压力、约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性格的原因。
不少孩子其实都知道自己性格上有一些问题,但是具体是什么问题,谁的问题更躲,如何改变,对此并不清楚,或者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客观。
所以我制定了这么一个调查表,通过我的分析,也许可以帮你指明方向。

心理扭力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心理扭力的概念,就是两种相反的内心力量在脑子里持续打架,这就是抑郁症的基本根源。比如说:一股力量想引诱我去玩手机,玩游戏,而另一股力量则在督促我先好好学习,做完作业再说。这两股力量都同样强大,游戏的诱惑非常强大,因为此时此刻我实在太累了,太需要进入游戏去休息一下,而所谓理性的力量同样很强大,因为如果不完成作业明天就有很大麻烦,而且家长就在门外时时刻刻盯着,监督你是不是偷偷玩手机,一旦发现,汹涌的唠叨和批评就会滚滚而来让你不得安宁。。。
没有人能够长期在类似这样的强力扭打中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情,在学习压力下所剩无几的内心力量想在这两股心理扭力中间维持一种平衡,很快耗尽。。。于是崩溃。。。然后就是抑郁症,可能还有抽动症,狂躁症等等的出现。
厌学孩子很多都是来到校门口就有一种虚脱的感觉,在学校里时时刻刻都有轻生的念头,都跟这种内心强烈的冲突和由此带来的极度疲惫有关。不懂心理学的家长会加入孩子内心的所谓理性这一边,去拉扯,希望战胜另外一股贪玩的冲动,没有考虑到手上的这根拔河绳子也是孩子肉体的一部分,它会绷断的。或者,想到了,但做父母的也已经失去理性了,哪怕明明知道孩子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还要去加入暴力拉扯的队伍。

看见即治愈
对厌学少年来说,很多时候就是看见上面这种情况,看到他们的立场合理性,就开始了治愈的疗程。不少孩子妈妈跟我说,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不仅仅孩子抗拒,她们自己也觉得不值,就是因为医生并没有看见,又哪里可能治愈?如果这个医生是不收钱的志愿者也罢了,她们收钱往往还很贵,就让去看医生的孩子有一种被欺骗的想法,更加加重其抗拒心理。
人首先是生物,其次是动物,再其次是人。不管是生物还是动物,都是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来的,身上的很多本能其实都是有内在合理性的,包括想玩游戏玩手机这样的所谓非理性行为,因为人首先要生存,要活下去,如果持续在高压状态下学习,生命会受到危险,所以本能才告诉我们要躲到游戏里去。
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说过 – 玩游戏其实只是逃避现实压力 – 但可惜被无数家庭和老师视而不见,或者不接受这种解释。作为老师视而不见我可以理解,因为体制内的老师首先是对教育局和校领导负责,而不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但是作为家长,视而不见背后的原因就需要深思,能够拿孩子眼下的健康来冒险的赌注,只能是孩子的未来,他的一生,但我们的问题是,未来是模糊的,如果父母明确知道孩子的未来是肯定可以通过打电子游戏活下去,那估计就放手让他去玩游戏去了,但不可能肯定,甚至连将来孩子能否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都不能保证,所以现在必须要拿孩子的身心健康来做赌注。
我们山水学堂目前在做的,其实主要就是帮助家长看清当下,看清未来,这也是我们坚持要组织辩论赛,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强调出国去睁眼看世界,关注政治的原因。一旦家长和孩子对家庭和社会的本质看清了,做决定的时候就不会只图稳,强调要跟主流站在一起,哪怕不适合孩子。
换句话说,就是要摆脱孩子的一辈子被羊群效应主宰的,注定要被宰成为一块肉的命运。
点here 扫码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