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安全感

拆掉儿子卧室的门锁,到底对不对?

很多抑郁症少年的家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患者昼夜颠倒,饭也不吃,不跟家人交流,出于担心,家长会拆掉孩子卧室的门锁,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或者生气的情况下,暴力踢开房门。

绝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或者说,大部分家长知道这样做其实副作用很大,毕竟门锁是孩子极少能够掌控的防止继续被现实世界里伤害的盾牌,手机除外,如果这个也没有了,他们就更加没有安全感了,想要好起来会更难。

所以这个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家长实在是没有其他的方法了,该怎么办?

以前我一直在琢磨阿斯和自闭症的基本原理,对抑郁症了解不太多,这个学期开始集中精力思考和抑郁症有关的事情,慢慢地也有了一些基本的想法,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首先,我发现一个有些让我吃惊的现象,不仅仅是国内,也包括那些上TED演讲台向全世界演讲的很多老专家,对于抑郁症患者应该如何走出来,都束手无策,看了不少文章听了不少演讲,都是在抱怨社会大众对抑郁症患者的误解,当初的痛苦,等等,再看下面的英文评论,大部分出自抑郁了很多年的国外成年人,发现西方国家也没有真正容易操作的有效果的治疗方法,没有什么特效药品可以服用。全世界都一样,包括美国这种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评论者中有很多人说自己抑郁了二十年了,一直没有很好的改善。

而且,极少有人将自己的抑郁症和性格模式联系起来,包括那些名人和专家,不管这个患者是不是已经从抑郁症这个深井里走出来,他们都更强调外在的环境,而不是自身的性格原因。比如说,很明显,抑郁症患者基本上都有固执,或者兴趣面比较集中的一面,这一点很重要,但是不管是专家还是观众,都很少提及。

反倒是大多数父母都注意到了自己的抑郁症孩子的性格中有固执、能力兴趣面狭窄、偏科这个特点,只是知道了也没办法。

拆门、踢门,收走孩子的手机,都是增加父母的安全感,但是减少孩子的安全感的行为,而人之所以抑郁,其实本质上就是安全感缺乏,用自我封闭的行为去自保,你将其最后的安全感来源也切断了,那他们自然是生无可恋了 – 不少自杀少年的悲剧其实就是这样。

有没有可能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去改变抑郁症患者的性格,让其没那么偏执呢?我想还是有的,这也是我最近这两三个月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来做的一件事情,包括写文章进行分析,我希望不仅有些家长能够看到这些分析文章,也许有些抑郁症少年或者青年也能够看到。主动阅读就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改变自己世界观,拓宽视野,避免偏执的方法。

山水学堂的几个学生,包括我认识的很多抑郁症孩子,休学少年,都不太愿意阅读需要很用心去思考的,理论性的东西,比如我写的文章。如果希望他们去拿起来阅读,而且能够坚持下来的话,必须是那种类似于抖音的这种奶嘴文化的东西,哪怕是一些名家的视频课,不是纯文字阅读也不行,大概是嫌累。

所以我开始想别的办法,包括邀请大家来,在线上集体创作一部漫画,或者小说,目前来说,这三个学生中只有一个相对有点兴趣,但我想网络上还会有其他有兴趣的少年人,慢慢地可能形成一个圈子。

我还在尝试编写一个融合游戏和学习的写故事的小程序,让这个写作变得更有趣,虽然我的编程水平很低,完全是业余水平,但这是一个方向。只有那种类似于奶嘴文化的一半娱乐一半学习的产品,才有可能被大部分抑郁症患者 接受,因为对一个病人来说,确实需要奶嘴和喂饭,而不是督促她按时起床出去跑步。

抽动症、洁癖、细菌,与安全感

德国葡萄园
德国的葡萄园

我有个学生是抽动症患者,但似乎和一般的抽动症表现不一样,他抽动起来的表现主要是想吐出来什么东西,仿佛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后来通过与他的沟通,我意识到他主要是有洁癖,担心旁人的手上,或者人呼出来的空气中有细菌,于是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抽动。

尤其是在他吃饭的时候,潜意识因为担心身边人带来的细菌会通过他吃的东西进入他的嘴里、身体里,所以必须单独坐在一个地方吃,或者尽量距离别人远一些,尤其是不熟悉的陌生人。

旁边人如果打嗝,或者摸嘴巴摸鼻子摸脚,他一旦注意到了,就会立刻开始抽,因为打嗝会让空气里充满肚子里带出来的东西,摸脚会将脏东西带到手上然后进入嘴里。。。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分析,不是这个学生跟我说的。因为跟他的类似的交流不够多,我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有些奇怪的是,旁边人走路时摆动两只胳膊他看见了也会难受,当然这些难受的情况他一般不对人说,只是看到我对他的类似反应有兴趣研究,才对我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走路摆动胳膊也会影响到他,只能猜测这会增加手与空气中细菌的接触。

但是他自己的个人卫生并不太好,由于经常用衣服捂住嘴吐,所以身上的细菌肯定也不少,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所以,这种对细菌的恐惧,其实不是细菌本身,而是对环境不信任产生的不安全感带来的,主要是携带细菌的人。

另外,这种对身边环境某个方面的特别敏感,或者说挑剔,是一种心理障碍,就跟不少完美主义者,跟挑食者一样,都是对某个方面要求特别高。这种心理障碍目前很难医治,需要靠自己的修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找到病灶,然后用意念和坚持一点点消除。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冥想或者写作思考,用意念去除自己思想中的这个毒瘤,至少对有些人是有作用的。

不是所有的抽动症都和洁癖有关,至少我以前接触到的两个有一些抽动秽语症的男孩的情况和他不一样,那两个男孩不缺乏安全感,起码其中一个看上去很活泼,他们只是自控能力不够,说话中带脏字,而且与同龄人关系不好。

还有,有一个被大医院的著名心理医生确诊为抽动秽语症的男孩在我看来其实算正常的了,比他严重和明显的人多了去了。

所以,抽动症和阿斯一样,原因多种多样,需要仔细分别才好设计出对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