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抑郁症少年的家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患者昼夜颠倒,饭也不吃,不跟家人交流,出于担心,家长会拆掉孩子卧室的门锁,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或者生气的情况下,暴力踢开房门。
绝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或者说,大部分家长知道这样做其实副作用很大,毕竟门锁是孩子极少能够掌控的防止继续被现实世界里伤害的盾牌,手机除外,如果这个也没有了,他们就更加没有安全感了,想要好起来会更难。
所以这个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家长实在是没有其他的方法了,该怎么办?
以前我一直在琢磨阿斯和自闭症的基本原理,对抑郁症了解不太多,这个学期开始集中精力思考和抑郁症有关的事情,慢慢地也有了一些基本的想法,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首先,我发现一个有些让我吃惊的现象,不仅仅是国内,也包括那些上TED演讲台向全世界演讲的很多老专家,对于抑郁症患者应该如何走出来,都束手无策,看了不少文章听了不少演讲,都是在抱怨社会大众对抑郁症患者的误解,当初的痛苦,等等,再看下面的英文评论,大部分出自抑郁了很多年的国外成年人,发现西方国家也没有真正容易操作的有效果的治疗方法,没有什么特效药品可以服用。全世界都一样,包括美国这种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评论者中有很多人说自己抑郁了二十年了,一直没有很好的改善。
而且,极少有人将自己的抑郁症和性格模式联系起来,包括那些名人和专家,不管这个患者是不是已经从抑郁症这个深井里走出来,他们都更强调外在的环境,而不是自身的性格原因。比如说,很明显,抑郁症患者基本上都有固执,或者兴趣面比较集中的一面,这一点很重要,但是不管是专家还是观众,都很少提及。
反倒是大多数父母都注意到了自己的抑郁症孩子的性格中有固执、能力兴趣面狭窄、偏科这个特点,只是知道了也没办法。
拆门、踢门,收走孩子的手机,都是增加父母的安全感,但是减少孩子的安全感的行为,而人之所以抑郁,其实本质上就是安全感缺乏,用自我封闭的行为去自保,你将其最后的安全感来源也切断了,那他们自然是生无可恋了 – 不少自杀少年的悲剧其实就是这样。
有没有可能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去改变抑郁症患者的性格,让其没那么偏执呢?我想还是有的,这也是我最近这两三个月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来做的一件事情,包括写文章进行分析,我希望不仅有些家长能够看到这些分析文章,也许有些抑郁症少年或者青年也能够看到。主动阅读就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改变自己世界观,拓宽视野,避免偏执的方法。
山水学堂的几个学生,包括我认识的很多抑郁症孩子,休学少年,都不太愿意阅读需要很用心去思考的,理论性的东西,比如我写的文章。如果希望他们去拿起来阅读,而且能够坚持下来的话,必须是那种类似于抖音的这种奶嘴文化的东西,哪怕是一些名家的视频课,不是纯文字阅读也不行,大概是嫌累。
所以我开始想别的办法,包括邀请大家来,在线上集体创作一部漫画,或者小说,目前来说,这三个学生中只有一个相对有点兴趣,但我想网络上还会有其他有兴趣的少年人,慢慢地可能形成一个圈子。
我还在尝试编写一个融合游戏和学习的写故事的小程序,让这个写作变得更有趣,虽然我的编程水平很低,完全是业余水平,但这是一个方向。只有那种类似于奶嘴文化的一半娱乐一半学习的产品,才有可能被大部分抑郁症患者 接受,因为对一个病人来说,确实需要奶嘴和喂饭,而不是督促她按时起床出去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