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心理疾病

郑永康日记

九月二十九号。

今天晚上与伯伯谈了几个问题。


人人都有心事,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才得心理疾病呢?
在我的潜意识里,心理疾病是非常遥远的,一辈子接触不到的。其实不然,心理疾病在新时代已经成为常态,人人都会有心事,有的人会与外界交流去解决,也有的不愿意去交谈,将心事闷在心里,不去发泄,最终闷成心理疾病。

在互联网上有类似的名词——i人与e人,出自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人格测试中的两大类型。这是一对两极分化,i人性格内敛,e人性格外向。i人e人面临的困难要更为严重。


于我而言,心理疾病仿佛很遥远,但今天与伯伯交谈了一下,他说我有点抑郁。我大脑其实很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仔细一想,我心里的确一直都没有真正开心快乐过。表面功夫做得好,别人怎么会知道你心里怎么样,顺承其他人的话,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自己想干的事,没办法解释清楚。

对学校针对我的各种不公和不满,我又无处发泄,本来事小,但堤坝是毁于蚁穴,不发泄出来,也会憋出病。一直拖着不说,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所以很多人没法去证实自己的疾病,没空或者觉得没必要去找心理医生,会害了自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一炸。

心理有疾病的人,往往会将心与大脑塞满,明明可以交流却不愿意交流,或者说自己心里根本不清楚有什么问题,要么无法与别人交流,要么交流了,收获的却是其他人的不理解与嘲笑。

在今天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其实这些心理疾病患者大多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周围人的误会以及嘲讽。他们不是不愿意去交流,而是潜意识对周围环境,社会感到害怕,害怕解释被其他人当成笑话,而不再交流,进而影响心理,造成疾病。

家长的不理解以及不尊重,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呈指数增长📈,家长不对心理疾病重视,导致孩子自残自杀现象越来越多。在家长眼里,这是一种“矫情”,其实不是,心理疾病值得去重视,也应该被重视,这关乎新一代青年的健康。

这是我对今天伯伯与我所聊话题的感想,用自己的看法以及想法替青少年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