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文化

第一次听到 [丧文化] 这个网络词汇

昨天第一次听到网络上还有这么一个词,叫做 丧文化,也就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讨论和环境,比如什么青少年群。

我基本上不关注中文网络圈,没有QQ,没有小红书或者抖音或者什么B站。。。青少年的那些圈子就更不会去关注和了解了,所以他们的很多用语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喜欢说死亡,这个我并不意外,看看每年那么多少年跳楼就不难理解了。

我想尝试着分析一下这个现象 – 为什么他们这么喜欢谈论死亡。不仅仅是这些我不认识的网络少年,我认识的很多孩子也是这样的。

美国夏令营期间,我们开过一个会,当我问到这么一个问题

[假如你不再需要为生计发愁,你有了足够多的钱,同时你也不需要赡养父母和孩子,你会怎么做?]

的时候,一个少年脱口而出:
“那我肯定自杀啊!”

那个回答让我至今都难受,因为以前这个少年也参加过多次我们的营地活动,我知道他一直怕黑,晚上睡觉如果关上灯,就会做噩梦,另外他去陌生的地方不敢上大厕,这些都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在其他地方其他时候我也碰到过不少这样的少年儿童。这种底层的恐惧和不安,很多时候来自于童年时期,包括已经被孩子遗忘的那些童年阴影,另外往往这种阴影是身边的亲人带来的。

至少对我知道的两个不敢在陌生地方上大厕的男孩,他们的母亲年轻时,在孩子小的时候,都有过急躁并且对孩子发火甚至打人的经历。其中一个母亲一直在自责,她儿子的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即使到了美丽的加州蔚蓝海岸,其他孩子都跳进水里去玩水,只有他一个人坐在岸边发呆,对他来说,生活中可能没有多少在他看来很美好的事物,所以他才会脱口而出:“那我当然去死啊!”。

我和他以前交流过关于时间和生死的话题,他对于时间的描述很独特,和他对任何其他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描述风格完全不一样,这一点也曾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大多数我们讨论的话题他都不感兴趣,但是偶尔又会蹦出一个很深刻的回答。。。我当时的结论是:这个少年的问题,也许是因为他具备一些极少人具备的能力,异常的玄幻,所以他会觉得这个现实世界很无聊,也就是说,不是他母亲的错,他的这种不安全感,是因为不被现实世界认可,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

也许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一点接近他的世界的人,所以在美国,他后来一直叫我:“小罗。”

现在我主要还是持这个观点,因为他并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包括家人和老师同学,我觉得他经常思考死亡,只是纯粹对这个世界不感兴趣,在这里,不仅仅别人不理解他,他自己也不了解他。

我以前还有过另外一个学生,也是14岁的男孩,他来之前跟整个世界都不对付,在学校成绩是倒数第一,和同学老师关系都不好,在家里和单身母亲吵架甚至打过母亲。。。来了之后,我发现他感兴趣的几乎只有一个点,是一种很少见的网络游戏,好像叫做跑团,就是在国内外网络上约一群人,其中为主的那个人负责讲故事,他知道所有的机关和暗道,其他人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发现进去之后就出不来了,必须分开或者合作,将那些机关暗道找出来,这一群人中有些人可能会被机关暗道杀死,另外可能会有一两个从这个地方成功脱险 – 比如说一栋废弃的古堡。古堡中有地图或者药匙,参与跑团的人必须根据自己的推理找到它们,然后脱险。

当时为了让这个少年养成一些谋生能力,比如编故事 – 既然他这么喜欢这种跑团游戏 – 我和他的父母还有哥哥,以及其他一两个家庭一起组成了一个故事会,每天在微信群里发表一个自己写的故事,最后这个男孩跟不上,而且他编写的故事片段会有很多不和情理的地方,这个故事会也就解散了。

这种极端性格其实比较类似于自闭症患者,或者至少是严重的阿斯,共同点是兴趣爱好异常窄,生存能力弱,他的这种特质如果不能被发现和认可,会陷入无休止的职责和纠正还有抗拒之中,最后生无可恋。

所谓的丧文化,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能力和兴趣比较不寻常的青少年创造出来的一个圈子。我们这个社会太习惯于一刀切的标准,太缺少包容性,是这一切的根源。如果还要再往下找 【丧文化】的 原因,那么 – 十年温格 – 应该是这种一刀切的罪恶文化的罪魁祸首,我们至今在为这场历史大悲剧付出代价。

从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从酒店扔到坟场事件,看西方和中国的文化差异

今天发现微信朋友圈出现了这样一个新闻:《碰瓷?瑞典被扔公墓当事人:倒地嚎哭时失去理智 想求助并非撒泼》,我处理中国与西方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多年,对这样的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也来分享一下。
首先,瑞典这个酒店是一个中低档次的酒店,里面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一般来说是瑞典人中的中低等,这个层次的西方人眼界比较狭窄,行事刻板,不喜欢有人改变自己的规则,尤其是不喜欢来自国际形象很不好的中国人去改变他们的规则。在这个案例中就是,这个曾先生私自邀请了一个不是酒店客人的中国姑娘来到他们的酒店大堂休息,深更半夜这样做估计是触犯了酒店的规定,所以工作人员不高兴了,让他们都出去。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没什么,因为我们国家做事情不按规矩来的时候太多了,大家习以为常,但瑞典是个法治社会,习惯了按规矩行事,由不得一个底层酒店员工随意通融。于是矛盾由此产生。
按照瑞典法律,如果有不受欢迎的游客赖在酒店大堂不走,叫警察来很赶走客人很正常。我们的曾先生一家人即使看到了警察,仍然习惯性地认为可以通融,毕竟外面这么冷,我们这边又有两个老人,我们不是难民。。。但西方人不这么看,酒店是公民的领地,他们有权让你出去,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既然你不肯走,那就只好拖你出去了。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尊老爱幼,这边有两个老人在,这应该是不能动粗的绝对理由,就和我们这边如果有一个孕妇,你绝对不能对她动粗一样,天经地义,其实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了,西方国家从来不会将孕妇和老人、幼儿同等对待,老人哪里能和小宝宝一样?你们是成年人,必须懂法的,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何况这两个老人在西方警察看来也根本不是古稀之年,另外别忘了,我们东方人在很多西方人眼里都长得一个样,两个女警察也不一定就意识到了,两个黄皮肤的中国老人可能没多少文化,可能对西方法律丝毫不了解。
她们将老人扔到坟场应该不是故意的,在西方文化中,丢到坟场边并不见得就是对老人的不尊敬,也许只是这里不会干扰到其他居民或者商店而已。

很多时候,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冲突都是由于类似这样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有很多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到了国外并不适应,同样,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我们认为是可以通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