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智慧

圣贤、哲学家,与慧眼

所谓慧眼,就是能够深刻、理性而全面地看待世间万物的眼睛,有这样一双慧眼的人极少,比如说孔子、老子、庄子,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在那个前人思想比较幼稚和稀少的年代,就能够靠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总结出那么多的哲学思想,实在令人惊叹。当然还有后来的王明阳曾国藩以及众多的法师等。

如果说哲学家的眼睛都是充满智慧的,这样说好像也不尽然,毕竟哲学家中还有一个狂人尼采,他如果有一双足够包容的慧眼,应该不至于被人成为狂人和疯子。

不少作家也是充满人生智慧的,比如莫言余华王朔等等,易中天的身份中也有作家这个职业。。。但如果说慧眼,那就只有少数作家有这样的顶级装备,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包容心,很多具有人生智慧的人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够包容的,甚至可能对身边人是冷酷的。另外,如今不少所谓的作家连基本的良知和人格都没有,更不要说慧眼了,比如一个叫做周什么平的,一个叫做花什么芳的似乎是男人的作家。

为什么那么聪明的一些人,比如弘一法师,最终会选择佛门?我没有看过他的电视剧,也没有读过他的书,但我猜想也许有一部分原因是逃避现实生活吧?他之所以遁入空门,也许是看不透红尘中的一些俗事和俗人,觉得烦。。。又或者,他是看透了,觉得生命浪费在一些不懂他的俗人的身上很不值得,所以会很理智地逃避一些看似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

尼采之所以会被称为狂人,一部分原因是他的眼光很多时候聚焦在遥远的世界,而不是身边的柴米油盐房子车子孩子,他被遥远的人称为哲学家,比如我们这些异国他乡的跨时代的陌生人,另外他也被身边的人,尤其是被他伤害过或者伤害过他的人,称为疯子。

在作家中,我对王朔的印象很深刻,他的风格跟其他主流作家不一样,他更尖锐,他的小说和文章的语言独具一格,和【知乎】上的不少抑郁症患者的文字风格比较类似。同时,他在生活中的表现也比较糟糕。从某个角度而言,相对莫言这些作家,他更接近于狂人尼采。

爱因斯坦不仅仅是科学大脑发达,他也是一个具有人生智慧的人,同样,他聚焦的也是遥远的世界,比如宇宙中的时间和空间这些玄幻的事物,对于人生和国家,他也有不少精彩的解读,而与身边亲人的关系则不是很正常,比如与老婆。他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一直生活在欧洲的疯人院里,当然不是因为父母对他不好,而是一种自闭症或者严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好像是成年以后情况越来越糟。所以你看,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有一线之隔。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虽然没有这么智慧或者这么疯,但也会看到类似的迹象 – 不少聪明人,比如说口才很好的人,事业上成功的人,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表现糟糕,比如情商。原因大同小异:人生下来就是能力不均衡的,有些人很不均衡,短板很明显很严重,而我们的精力有限,需要锻炼自己的人生基本技能要紧,比如语言、自理能力,没那么多时间去弥补自己的短板,导致一生都为所累。

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得病原因,根子就在这里 – 被自己的短板所累。有些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在尝试改正,有些人直到中老年都没有意识到,一直在责怪身边人的不通情理、不尊重自己,最终内耗严重,导致抑郁。

那怎么才能补足自己的短板?首先,要给这件事足够的重视,比如说每天要安排至少半小时一小时,专门集中精力去补足自己的最致命的那一块短板,别的事情再紧急也不去做。

比如,在手机上列出自己的所有弱点,然后进行排序,一条条删除不是最严重的那一条,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最拖后腿的那个弱点。

然后再列出补足这个短板可以采取的行动,同样一条条删除觉得不是最有效的那一条,最后剩下的就是最有用的。

做这样的排序和练习最好有一个集体氛围,以及一个容易使用的工具,以便减少做这种练习的阻力,要不然很容易放弃。